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业资讯
红海危机对我国棉花、纺织业的影响?
发布日期: [2024/3/12] 共阅读 [690] 次

业内普遍认为,红海危机对我国棉花、纺织业的影响“短多长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红海危机不仅导致东南亚、南亚各国纺织品/服装等对欧洲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而且部分国家采购的巴西、美棉、非洲棉等到港量下降,直接结果是欧洲、美国等国服装企业/零售商直接下单给中国代加工企业。孟加拉、印尼等国部分出口订单也因原料问题、运输问题不得不回流中国。对于东南亚/南亚各国出口企业而言,如果绕道好望角,不仅运费大幅上涨、利润明显下降,而且交货时间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二是虽然红海危机也给中国纺服对欧洲出口带来一定影响(欧洲和中东的航线都已经出现了空班现象),但一方面中欧班列对海运可替代较强,中欧班列的舱位已提前订满;另一方面欧洲市场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2022年占比14.4%,2023年1-10月我国棉制针织、梭织服装对欧盟分别下降30.9%和20.7%)。整体看,由于2023年我国轮出超88万吨储备棉(进口棉占比较大)、港口棉花库存充足(美棉、巴西棉运输受红海危机影响并不突出),因此国产棉、进口棉供应充足,接出口订单(包括溯源订单)底气充足。


三是中长线看,红海危机不利于我国棉花消费、纺织品服装出口。首先,红海危机导致集装箱短缺和港口拥堵,空箱短缺最快可能在1月中下旬蔓延至亚洲港口,中国出口旺季所需的空箱可能会被困在其他地方(如纺服出口、棉花进口集装箱供应不足),亚洲区域内的船舶也将面临空箱可用性的挑战;其次,受到红海地区紧张局势的影响,北美航线、波斯湾航线等市场运价都将继续全面延续上涨行情,我国纺服出口、棉花进口成本都将上升;再次,中欧班列仅暂时起到红海航线的替代作用,运载量依然无法与海运相提并论。目前1月份、2月份舱段已经被欧洲客户提前订满,但同时制约了纺织品服装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需求,合同履约难度上升。

声明:本文的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