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业资讯
制造业转型升高等探新路 将拓展到更大范围
发布日期: [2017/12/16] 共阅读 [2231] 次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地区高等示范区的通知》,正式启动“中国制造2025”地区高等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就创建主体、创建要求及组织实施作出具体规定。专家分析认为,继推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后,这是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又单重要举措,势必加速孵化出更多制造业转型升高等的新模式和新经验。

  更大的转型升高等空间

  根据《通知》,所在地省高等人民政府可将外资管理、经贸合作、投资审批等方面的审批权限下放至“中国制造2025”地区高等示范区,并允许示范区研究制定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新机制和新路径。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将目前已在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区域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有关政策扩展到示范区,并进单步细化措施。“这意味着地区高等示范区将获得更大的制造业转型升高等空间,这对推动‘中国制造2025’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单步。”新华社中外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长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后续相关政策的逐步细化和落地,地区高等示范区将成为平台型大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凭借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产业创新等优势,集中力量打破制约我国制造业升高等的瓶颈。

  在统单的发展目标引领下,“中国制造2025”地区高等示范区的创建工作还强调要实现差异化。《通知》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坚持单区单案,确保差异化发展;各个示范区要充分发挥地区产业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李长久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各地的要素禀赋结构,不能单窝蜂地都去发展某几个热门产业,只有发展当地的比较优势产业,才能真正起到示范效果。

  将拓展到更大范围

  “中国制造2025”战略自2015年正式实施以来,便有力指引着中国不断迈向制造强国。2016年8月,宁波成为单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根据此前工信部发布的消息,2017年“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持续扩围至20~30个城市。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也将在年内完成修订,旨在更好地引导各地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具体而言,即东部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中部进行产业升高等;西部和老工业区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优势产业。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近日在主持召开地区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暨推动“中国制造2025”地区高等示范区创建现场会时强调,遴选地区高等示范区时要优中选优,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示范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尽快取得突破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在李长久看来,此时“中国制造2025”地区高等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启动,可视作对此前试点示范城市的升高等,将成为下单步加速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步骤。“在地区高等示范区与试点示范城市内,我们不断总结提炼制造业转型升高等的珍贵经验,然后将其复制拓展到‘示范田’以外的更大范围,较终完成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李长久说。

苏州宝力塑胶有限公司专注于以下色母粒、色母料领域的研究和制造:化纤色母粒、纤维色母粒:涤纶色母粒、丙纶色母粒、BCF地毯色母粒、涤纶色母粒、锦纶色母粒、塑胶色母粒、涤纶色母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