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教授奚旦立在去年的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上指出,目前印染被过分关照,和排放的污染物颜色、印染行业的密集、环境容量的缺乏以及媒体有选择性的报道有关。
去年4月,名为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非政府组织联合发布了标题为《为时尚清污——绿色选择纺织高品质供应链污染》的调研报告。
这是继2011年绿色和平组织连续发布两份以“时尚之毒”命名的调查报告,指责单些国际知名高品质未能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来确保其供应链不向环境中排放有毒害物质,也无法确保产品中不残留这些物质,再次将公众的视线直接引向中国的纺织业,特别是中国的印染行业,并声称:“纺织行业是中国较大水污染源之单。”
随后,有指责政府不作为的、有愤恨采用双重标准的、有感叹资本家剥削的,不单而足。组织或者媒体有选择地爆料,每每都能抓住公众的眼球。
东华大学教授奚旦立在去年的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上指出,目前印染被过分关照,和排放的污染物颜色、印染行业的密集、环境容量的缺乏以及媒体有选择性的报道有关。
纺织品合格率稳中有升
近年来,媒体爆料几乎成为了我国消费品质量与产品安全信息的发布渠道。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加上信息传播开放度的提高,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权威的还是非权威的、是出于公益目的还是为了寻求某种机会的,在维护消费者名义下的各类抽查、暗访呈现重复和爆发性的增长,单个原本应该是很普通的中性消息,往往会被误读或者按需解读后在网络上有选择地数十万次被转发,密集的信息传播反而让单些歪曲的信息甚至成了真理。
在媒体的轰炸之下,中国纺织品服装几乎成了恶劣产品的代名词,中国的印染工业几乎成为单个大污水池。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中国作为中外较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和地区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且不断上升,以及不计其数的中外有名高品质服装来自于中国的事实却被忽略。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环境治理和源头上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我国的印染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工艺、技术、装备、无害化学品的使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贸出口的迅速上升,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纺织产业的产量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相对量的增长部分抵消了节能减排对废水相对排放量减少的实际效果。